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科技动态
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
西宁市科学技术局:http://www.ouralu.com    来源:    创建时间:2018/1/4 15:53:25    

今年以来,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始终对党绝对忠诚,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,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精心谋划全市科技创新工作,进一步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,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。
一、主要工作情况
(一)聚焦创新驱动发展,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。一是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、精心谋划、高位推动科技创新工作,成立了西宁市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王晓书记亲自担任组长,张晓容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,市委、市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,31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,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。王晓书记多次对科技创新工作把脉定向,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各园区、企业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及研发平台建设,做出工作安排。二是健全政策法规、完善配套政策。全市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《西宁市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方案相关配套政策措施》,修订了《西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》《西宁市市级财政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》等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。三是改革科技投入机制,加大财政投入力度。2017年,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达到2500万元,实现翻番。深入推进科技项目后补助管理改革,累计实施完成后补助项目115项,后补助经费已占全年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50%以上。四是稳步推进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,加快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,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,完善发展规划布局,提升园区整体水平,《加快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》已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。
(二)推进技术创新,强化创新供给和支撑引领。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。依托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青海国家高新区,围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,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,增强关键领域、重点行业技术创新能力。2017年,共争取到省级各类计划项目86项,其中“光电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”“基于多晶硅生产的循环产业链接技术”等5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;实施市级直接补助项目38项,立项后补助项目122项。二是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“双倍增”计划。2017年新培育认定29家高新技术企业、57家省级科技型企业、29家市级科技型企业。三是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。新认定青海聚能钛业钛及钛合金技术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中心11家,全市企业研发中心总量达到48家。四是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。截止11月底,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207件,占全省的76.55%,发明专利申请697件,占全省的83.87%。专利授权量929件,占全省的73.21%。发明专利授权量181件,占全省的84.58%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4.17件,是全省的2.15倍,较2016年底增长27.52%。
(三)集聚创新资源,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一是顺利完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终期评估验收工作。经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,共同推进,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任务全面落实,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,科技产出、产业竞争力、创新资源集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;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成果、专利数量快速增长,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。今年6月,顺利通过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第三方评估和专家评审答辩。二是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升,园区功能进一步拓展,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,逐步形成了生物资源开发、设施蔬菜、现代城郊养殖业等主导产业,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。三是深化合作交流科技飞地建设开创新局面。推进西宁?浦东“科技合作交流中心”科技合作,征集浦东新区外溢科技成果50项,召开成果发布会,组织22家企业技术负责人赴浦东召开西宁-浦东技术需求对接会,上海天士力药业、复星药业与生物园区达成建立“高原药材初加工基地”和“高原中药颗粒生产基地”合作协议。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初具规模,中小企业创业园引进3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,入驻率达到90%以上,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。四是谋划推动西宁科技大市场建设。深入调研借鉴省外经验,结合西宁实际制定了《西宁科技大市场建设方案》,完成可研报告编制,采取省、市共建模式,在青海国家高新区落实建设场地,与省级科技服务机构签订入驻服务协议,共同打造科技创新标志性工程。            
(四)实施科技惠民工程,为建设幸福西宁提供科技支撑。围绕全市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的社会民生需求,实施惠民工程,让科技进步成果惠及更多群众。一是重点推进生态环保、医疗卫生与人口健康等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,实施水污染防治处理、林业生态技术集成应用、地方病高原病先进诊疗技术开发等科技项目,有效提升了全市科技服务生态建设、环境保护和全民健康的能力和水平。二是深入开展科技专项精准扶贫。围绕我市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技术支撑、科技扶贫示范、科技人才支撑、科技信息支撑四大行动,实施精准扶贫项目8个,示范推广农牧业新品种、新技术20项,在湟源县大华镇莫布拉村实施“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”。2017年立项的农业科技项目中,科技扶贫项目占30%。三是送科技下乡,服务“三农”。全年送科技下乡15次,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80余期,7000人(次),发放宣传手册10000册,蔬菜种子2500袋。选派200名科技特派员和“三区”人才,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扶贫服务,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5名,发挥带头致富作用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
一是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合力尚未形成。对科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还不到位,创新环境氛围营造还不够,协同创新能力不强。二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活力尚未得到充分激发。由于资金、技术等要素制约,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,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尚未建立,全社会科技投入和创新活力不足。三是科技人才匮乏制约瓶颈明显。全市科技队伍总量不足,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滞后,创新性、领军型人才紧缺,人才分布不平衡,与我市主导产业匹配度不高。四是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,管理服务能力较弱。基层科技服务职能弱化,科技孵化和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少、专业化程度低,科技服务管理水平不高,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足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思路
下一步,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忠实践行“两个绝对”,全面落实“四个扎扎实实”重大要求,着力推动“四个转变”,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,按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,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大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,争当全省科技创新发展的排头兵,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,建设幸福西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。
(一)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措施,切实推动《西宁市贯彻<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>实施方案》和《西宁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》落地见效,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逐项督办各项改革举措和重点任务。积极落实青海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,进一步理顺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运行机制,完善组织、政策、技术、人才和服务保障体制,健全强化考核激励机制,确保园区科学高效发展。扎实开展“三区”人才支持计划,强力推动科技精准扶贫。启动实施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,开创市、县区、园区统筹协调、联动发展的工作新局面。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推进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,按照国家新一轮安排部署,总结经验,查找不足,加大工作力度,努力在特色领域形成具有国内外优势的创新高地,全力打造青藏高原科技创新中心。
(二)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。一是继续抓好产业技术创新。聚焦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、电子信息、节能与生态环保、现代农牧业等重点领域,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支持,组织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为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,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支撑。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。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普惠性财税政策,继续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,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、研发投入、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主体。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“双倍增”计划,力争“十三五”末,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家、科技型企业达到200家。
(三)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。一是加快建成科技大市场,集聚创新资源,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。二是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,全面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和创新服务能力,构建专业化、一站式、全方位的服务体系。三是加强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。进一步建好用好西宁?中关村、西宁?浦东、西宁?南京等科技交流合作平台。加强与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集团的科技合作,集中力量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基地。四是加大创新平台建设。加强企业研发中心、公共技术服务、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,加快建立光伏、锂电、轻金属合金、生物健康等产业创新联盟,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。五是探索建立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新模式。运用市场化运营模式,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,探索建立创新投资引导基金、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担保基金等,开展专利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服务,多渠道解决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题。
(四)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。制定出台市级科技成果转化资助政策,充分发挥创新政策的导向作用。依托国家和省市创新平台,围绕我市八大产业领域,加快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创新基地布局,支持创新主体开展产学研协同转移转化科技成果。支持驻宁高校、市属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、科研评价、科研项目管理、人才引进等方面深化改革,大胆创新,研究提出新思路、新举措。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定位,加快西宁知识产权强市建设,建立完善市级知识产权保护政策,大力支持专利转化应用,健全完善市、县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职能,提升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。
(五)不断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。认真贯彻落实《西宁市“十三五”人才发展规划》,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。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。充分发挥企业、行业协会的作用,以项目吸引人才,以项目为依托聚集优秀人才,以市场化的方式多渠道引进高端科技人才,把领军人才、拔尖人才吸引到西宁来创业,把先进技术、专利成果招引到西宁来转化,逐步解决全市人才短缺、整体质量不高、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。二是抓好创新人才培养。依托支柱产业、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、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,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,加大学术学科带头人、青年科学家、优势创新团队等培养力度。开展创新创业团队、领军人物、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创建活动,加快建设一批教授工作站、博士工作站和市级人才小高地,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。三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。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,切实落实收益分配、股权激励、人才评价、兼职兼薪等政策措施。鼓励科研院所、高校和机关事业单位科技人才离岗在宁创业,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合法致富,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热情。